絮凝:絮凝主要是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集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。1、异向絮凝(Perikinetic flocculation):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。布朗运动随着颗粒粒径增长而逐渐减弱,当粒径增长到一定尺寸,布朗运动不再起作用。2、同向絮凝(orthokinetic flocculation):由外力(搅拌)推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。胶体颗粒在外力作用下向某一方向运动,由于不同胶粒存在速度差,依此完成颗粒的碰撞聚集。混凝:既有凝聚作用(胶体脱稳)又有絮凝作用(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集)的。是凝聚、絮凝两个过程的总称。是水中胶体粒子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。也就是说“混凝”包含了从原水投药到水混合、药反应(脱稳、絮凝)再到形成大颗粒的絮凝物的整个过程。而絮凝是指胶体颗粒脱稳后,从形成微小絮凝物形成大絮体的阶段。国内对絮凝剂的名称区分定义上很明确,利用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起到的作用(胶体脱稳还是SS聚集)来区分。起到胶体脱稳的叫凝聚剂,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集的叫絮凝剂,既起到胶体脱稳又起到脱稳胶体聚集成大颗粒的叫混凝剂。例如PAC、PFS等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混凝沉淀中一般起到胶体脱稳的作用,所以在混凝沉淀中,PAC、PFS应该叫凝聚剂;而在污泥絮性不好,投加PAC、PFS等增加絮性,利用的是其架桥作用将解体的污泥絮凝在一起,起到的是絮凝作用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定义上称为絮凝剂;PAM既有电荷中和与网扑作用,又起到了絮凝的特性,所以一般情况下成为混凝剂。国外对絮凝剂的名称不像国内分的这么清一般就称为絮凝剂,在国内的实际运用的水处理人员一般也是称为絮凝剂,并没有特别的区分,而且根本没必要分太清,名称只是一个称呼,大家都这么约定俗成的叫也没什么不妥。举个例子,就算我把PAC称为XXX,它还是起到它该起的作用!所以,不要在意这些细节!